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其它开发区

园区类型:其他

产业集群:环保节能,文化创意,金融保险,医疗医药,仓储物流,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十八大热点

广东-东莞

园区简介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专家指出,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2004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建新城”,积极招商选资,促进产业聚集;落实工作重点,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新城建设。
与国内其他高新区相比,松山湖园区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打好莞港合作牌。
根据东莞港资企业众多、香港产业支援服务业发达的特点,松山湖园区密切加强与香港政府合作,以莞港政府合作项目—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设计及科技创建中心、清洁生产及持续发展中心、精益制造及管理中心、生产力培训学院等服务功能平台,为东莞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生产力提升服务。同时,东莞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支持,联合共建松山湖园区,为促进香港、东莞两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打好升级服务牌。
与国内其他高新区不同,松山湖园区肩负着为东莞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服务的历史重任。松山湖园区不仅为东莞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中介服务支撑,而且通过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项目带动了东莞特别是园区周边一大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东莞产业升级转型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三是打好生态环境牌。
松山湖园区始终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使松山湖园区以生态环境优势在全国开发区中迅速脱颖而出。
一、发展定位
在未来东莞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松山湖将成为:
(一)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松山湖将成为东莞今后进一步整和国内外优势资本、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更好地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技术转移的新载体。
(二)东莞产业机构升级的龙头。松山湖将在继续做大做强IT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三)东莞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松山湖将以科研产业、教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
二、投资服务
园区设立了亲商的政府机构,制定并实施公平、公正、透明的政策,按照国际商务惯例运作的行政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周到、优质的服务。包括:
(一)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二)周到的投资咨询服务
(三)定期的政府走访企业
(四)最少的政府收费项目
(五)低成本的营商环境

园区优势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生态环境优越。松山湖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的示范区,将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
开发建设五年多来,松山湖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快速推进各项建设。已建成130多公里道路和100万平方米设施,初步搭建起新城市框架。建成生产力促进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虚拟大学园和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一批院校及培训机构,引进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中子科学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了电路设计与实验中心、电子产品标准研究与测试中心等公共创新技术平台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纳米技术、电化学等一批重要实验室。

园区图库